美國股市於低位反彈兩成,有很多專家包括麥僕斯都認為現在開始進入牛市,連李超人都叫人開始買股樓。近日香江的股市也興合合,在資金不斷流入的情況下,恆指於這個星期也升了10%,金管局更需要兩度入市沽港元。小羊本人也沒有頭緒,不如聽聽專家意見,等各位街坊參考一下:
1) 中國人壽:全球金融危機未見底
國壽副總裁劉家德認為,全球金融危機尚未見底,距離市場真正復甦還有一段時間。國壽於去年5月開始減少股票投資,也包括本港H股,以規避風險。劉家德說,最近A股和H股出現小陽春,主要受美股急彈,以及A、H股本身平均估值較低所帶動。但他認為,股市仍將呈震盪格局,因此國壽在固定收益的投資比例仍將保持在80%以上,股票及基金的投資比例則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,去年底為8%。
2) 華爾街日報:美國2月份儲蓄率為4.2%
由於收入下滑﹐美國2月份個人支出增速放緩﹐而儲蓄率卻升至歷史高位﹐主要因為人們紛紛將資金儲存起來以抵御經濟衰退的衝擊。美國商務部(Commerce Department)週五公佈﹐2月份個人支出較上月增長0.2%﹔1月份經修正後的個人支出為增長1.0%﹐初步數據為增長0.6%。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﹐2月份個人收入較上月下降0.2%﹔1月份經修正後的個人收入為增長0.2%﹐初步數據為增長0.4%。
數據啟示:以上數字說明佔美國GDP 70% 的消費將會減少。
3) 經濟日報:其它數據參考
有「新末日博士」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賓尼(Nouriel Roubini)本月初指出,現時全球經濟已進入U形衰退,並且有1/3的機會演變為L形衰退,即大蕭條。若能防止變成令人恐慌的L形衰退,股市才有機會出現持續性的復甦。美國近日公布的部分經濟數據表現理想,故令投資者憧憬美國經濟快要復甦。不過,投資者需留意相關數據參考性是否足夠。而要辨別經濟是否復甦,不妨透過已公布的經濟數據分析。
數據參考
i. 耐用品定單意外上升
美國2月份耐用品定單(Durable Goods Manufacturer' Orders)意外地較1月份上升3.4%,較預期的下跌2.5%理想,亦是7個月以來首次回升至正增長水平。耐用品定單數據之所以備受市場關注,是因為數據反映了經濟活動的強弱。耐用品是指能夠持續使用一段長時間(一般3年或以上)的貴價貨物,例如電腦、電器、汽車、商業用的機械等等。若耐用品定單下跌,意味企業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,減少增加機械等投資,市民亦減少購買汽車、電器等貴價。在此情況下,製造業、零售及銷售業均會受到影響,經濟增長當然難有好表現。相反,當經濟蓬勃時,耐用品定單會隨之而上升。
數據啟示:數據波幅大難作準
上月美國耐用品定單雖錄得強勁升幅,但從歷史數據可見,耐用品定單的波動性較大,故難以以此判斷經濟是否有所改善。
ii. 新屋銷售回升
經季節性調整的新屋銷售(New Home Sales)數字,較1月份上升4.7%至年率33.7萬間,較預期下降至30萬間理想。此外,2月份經季節性調整的新屋動工量亦由1月份的年率47.7萬間回升至58.3萬間。新屋與二手樓銷售量不但反映市場對樓市的需求,更可顯示經濟狀況。市民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,才會入市買樓,令房屋銷售量上升,反之亦然。此外,新屋動工量更是經濟領先指標其中之一,於經濟周期初段,建造業增長便開始起動。新屋動工量上升,意味着會創造大量建造業相關職位,改善就業情況,而當工人取得薪金後,便會增加消費。此外,當發展商出售住宅後,創造盈利,便有機會增加投資,帶動經濟增長。而是次新屋及二手樓銷售及動工量的數據受到重視,是因為是次經濟衰退的問題起源是樓市下滑,因此除非樓市回升及斷供數字減少,加上金融業體系回復正常,否則美國經濟難言走出谷底。
數據啟示:或只屬反彈
2月份房屋銷售、動工量等錄得升幅雖然是好兆頭,但卻不代表樓市已經見底。事實上,新屋銷售量自05年7月份創出138.9萬間後便反覆下挫,跌至09年的32.2萬間,跌幅巨大,偶有反彈亦不出奇。而07年以來,新屋銷售量亦曾經出現過數次反彈,但反彈過後卻繼續下挫。若要判斷樓市是否見底,宜需觀察多月數據才能作準。
iii. 製造業指數於低位徘徊
要掌握經濟復甦時機,不得不留意兩個重要的領先指標: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(PMI)及ISM製造業指數。2月份的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由1月份的新低33.3回升至34.2,並高於預期的33;而2月份的ISM製造業指數亦輕微回升至35.8,較預期的33.8為佳,反映美國製造業走下坡的情況略為改善。雖然如此,兩個指數中,就業數據都反映就業市場仍在惡化。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會以芝加哥地區的製造業及服務業為調查對象,但普遍認為該以涵蓋製造業為主,而投資界相信這個指數是ISM製造業指數的領先指標。至於ISM製造業指數調查範圍則覆蓋全個美國逾300個廠商,其調查內容有5個範疇:1)就業;2)生產;3)新定單;4)物料供應;5)存貨。PMI是反映全國經濟活動的重要領先指標,它之所以重要,是由於數據除了反映製造業的盛衰,更反映市場對經濟前景的信心。兩個指數均透過訪問形式調查廠商對前景的看法,50為兩個指數的分水嶺,若指數處於50以上,反映製造業市場正在擴張,GPD處於健康水平;而處於50以下的指數則表示製造業正在收縮。另外,若指數在42.7至50之間,製造業雖然收縮,但GDP通常仍會緩慢增長,若跌穿42.7,GDP則通常會出現負增長。
數據啟示:製造業仍在收縮
1月及2月份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及ISM製造業指數仍在低位徘徊,未見顯著回升,加上目前兩個指數仍低於42.7,輕言經濟復甦似乎太早。
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總結:小心跌入熊市反彈陷阱
上述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短期內似乎未有繼續惡化,然而,現階段談經濟復甦似乎言之尚早。在經濟未確認復甦前,股市上升隨時有機會是另一個熊市陷阱,投資者應小心為上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