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才女賣西湯 Home Feel吸客
3年多前,移居香港的葉敬思看中香港中西文化滙聚的優勢,決定為這裏引入西湯文化,創立Soup Sense。由主攻速遞到兼營大型超級市場銷售點,葉敬思發現原來要推行飲食文化不易:「在香港,即使在不同地區,人們想吃的東西都不同。」金融海嘯影響下,微挫生意額,但她仍堅持要做下去,滿腔熱誠源自對西湯的熱愛。
創業意念源於巧手母親
葉敬思在加拿大土生土長,幾年前和丈夫一同移居香港。曾於多倫多羅兵咸會計師樓及紐約JP Morgan任職的她,一心尋找更靈活的工作。結果,個人的飲食經歷成就了Soup Sense。她坦言強項不是煮食,不過她明白當中每一個步驟都能增添美味:「小時候幫忙弄蘋果批,焗好後雖然很香,但要忍着不能偷吃,要放涼,塗上糖漿,再焗20分鐘。母親教我,任何一個步驟出錯也會破壞了美味。」食物教她想起溫馨的兒時回憶,同樣「家庭製」亦是Soup Sense的主題,材料強調不落味精:「湯底如雞湯、魚湯,要熬數個小時,材料要新鮮、處理合宜才叫好。」現時廠房共有8個廚師,全都曾於西餐館工作。除了人力資源管理及行政外,她亦兼任味道顧問,不時探索新口味及顧客的要求。以中式酸辣湯為例,有外國客人留言,說味道不像唐人街貨色。調查過後,發現原來是少了黑木耳:「其實不同的食物配搭,能引發千變萬化的味道。平凡的粟米湯,加了蒔蘿,又是另一番風味。」平凡、多變、好味,都是「家庭製」的主要元素。
以湯代餐 推廣西湯文化
葉敬思指出,港人之所以難接受西湯文化,全因普遍餐廳都沒有獨立的西湯餐單。「茶餐廳是隨餐附送西湯,不過是附屬品,宣揚不了西湯文化。」她謂,要香港人將西湯「獨立」出來,首先要他們接受「以湯代餐」:「別小看一盒小小的西湯,其營養價值及果腹度可相等於一份正餐。」有別於近年發展不俗的中湯市場,西湯文化較難普及。「港人深明中湯價值在於烹調時間長、用料多也貴,相對之下較願意購買。」她指出,香港人未明白西湯到底貴在哪裏,未能掏腰包購買也屬正常。但她始終相信,需求會慢慢建立起來:「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,是發展多元飲食文化的最佳市場。作為西湯文化的先鋒,只要堅持下去,真材實料、多選擇和夠正宗,始終有天會獲得客人欣賞和接受。」
口味地區化 新界區難推行
3月初,葉敬思結束了一田百貨內的Soup Sense銷售點,原因是西湯始終未能融入沙田區。她解釋,在客觀環境上,一田是很好的銷售點,裝潢整潔、路綫高檔,專走中產客路。不過,問題出於習慣:「這次給我最大的啟發是,地區直接影響人們對食物的偏好。」她本來預算沙田住宅區不乏中環上班族,理應會較容易接受西湯文化:「但偏偏他們回到沙田的消費習慣就改變了。」
到目前為止,Soup Sense的主要客源來自港島區,其速遞範圍和3個超市銷售點都在這裏,主攻外國人及上班族。
金融海嘯讓百業受災,本來08年尾時生意額逆市增長的Soup Sense,2月時已微微下跌。葉敬思推測是因為有小部分金融界熟客被裁:「年底生意多了,原因是客人的工作忙碌,無暇出外用膳。但後來少了客人光顧,大概不是為了省錢,而是丟了飯碗。結果少了人在辦公室用餐,間接影響生意。」現在她正重整銷售策略,準備迎接海嘯下一波的衝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開業檔案:Soup Sense
租金:$30,000 器具設備:$500,000
雜項:$10,000 合共:$540,00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創業名家教路
創富者市場總監及創辦人周騫
局限:香港理想銷售點較少
有別於日本,同類型高價產品在香港較難找到合適的位置銷售。Soup Sense基本銷售點如金鐘、灣仔等都選擇恰當,因那些地區的平均消費都較高。另外,淺水灣、山頂、SOHO區、ThreeSixty或部分鐵路站都是可增設銷售點、門市的地方。
撰文:程安怡
欄名:Career
系列名:逆市創業系列(4) - 經濟日報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