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267 今日早上停牌,話有股價敏感事宜宣佈。果然貫徹中信一向的作風,給投資者及股東來一個 Halloween Surprise,話唔覺意虧損百五億,原先諗住做對沖 (但為何做單邊?未有解釋。),點知近期美元強勢,令雙節棍扑親自己個頭。看過電視及網上報導,覺得很撲朔迷離。疑點如下:
1) 為何訂立如此重要的合約,財務董事可以一個人話哂事?
2) 財務董事張立憲(副董事總經理)也非等閒之輩,他於一九九四年加入中信泰富前,曾為美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之合夥人,專職於金融服務業方面,亦曾為該會計師行之中國業務總經理。而財務總監周志賢(執行董事) 於一九八七年加入中信香港前,曾從事執業會計事務及於香港一間具規模之上市公司負責財務管理。以他們的專業背景,很難相信他們沒有察覺當中風險。
3) 如果真的未經主席及董事總經理事先的批准而訂立這合約,那麼張立憲先生便有嫌疑,可能明益bankers,董事會應該向廉政公署備案,查明真相,為何僅要求他們請辭,不作追究?
搞到咁大鑊,我相信有人做了代罪羔羊,真正話事的人還安坐其大班椅,反正有阿媽打救,十年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。主席先生的『彪炳』往績,以下可作參考。以今劑的虧損情況看,又一蒙牛洗倉翻版,明天復牌跌五成應該無得走雞。
經濟日報
中信買外匯衍生工具勁蝕百五億
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
中信泰富(00267)投資外匯累計期權(Accumulator)出現過百億元虧損。公司今日公布,原本訂立有關合約是希望對沖澳洲鐵礦項目的貨幣風險,但因金融海嘯令澳元大跌,公司出現高達147億元賬面虧損,及8.77億元已變現虧損。 中信泰富今日發出盈利警告,及向母公司北京中信取得一筆15億美元(117億港元)的備用信貸,以加強公司的周轉能力。 公司07年度賺108億元,換言之今次虧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盈利,及公司停牌前市值318億元近一半。中信泰富將於明日復牌,證券界已估計,中信泰富明日股價可能被洗倉,急瀉幅度可能達3成。 主席榮智健表示,集團高級管理層上月發現,有關合同的簽訂未經過恰當的審批,風險亦未得到正確的評估,因此代表董事會深表歉意。
交易未獲主席批淮 財務董事及財務總監辭職
集團於事件後已委任審核委員會進行獨立調查,發現財務董事在進行交易時未遵守集團的對沖風險政策,亦沒按一貫規定事先取得主席的批淮,財務總監沒有把關,將有關不尋常的交易上報主席。財務董事張立憲及財務總監周志賢已提出呈辭。 委員會認為,沒有理由相信事件涉及欺詐或其他不法行為。中信泰富是次簽訂的出事外匯衍生工具合約涉及4種,分別為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、每日累計澳元遠期合約、雙貨幣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及人民幣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。有關合約的原理與坊間流行的「Accumulator」接近,例如涉資最多的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,便訂明若澳元兌美元期內低於0.87,中信泰富便要每日以這個匯率買入貴澳元,最多要合共買入90.5億澳元,接貨期至2010年10月止。 由於過去兩月澳元大幅下挫,中信泰富的虧損亦突然大增,按今日上午的匯率計,其未變現虧損已達147億元。 公司披露,西澳洲鐵礦項目的資本開支需要16億澳元,加上相關營運開支每年最少需要10億澳元,不過公司單單就上述一種合約要接手的澳元最多便達90.5億澳元。 榮智健透露,將按市況,靈活處理手頭上的外匯合同,包括平倉、重組合約及接貨。
榮智健十年兩劫 母公司拔刀相助
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
中信泰富(00267)今次一鋪輸掉半壁江山,令母公司北京中信要出手營救,提供15億美元備用信貸應急.不過,這已不是母公司首次相助,遠在 10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,管理層亦曾靠母公司安渡難關.
96年香港回歸前,香港經濟一片好景,主席榮智健及一眾管理層向北京中信提出增持中信泰富股份,當時北京中信同意以高達25%的折讓價,即相當每股33元,向一眾高層配售3.3億股中信泰富股份,其中榮智健便佔去2.9億股,令其持股量增加至18%,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。
97金融風暴 榮智健身家暴挫
不過,榮智健沒料到的是,這次「分身家」要付出沉重代價,97年金融風暴吹至亞洲,榮智健手持中信泰富的股份亦大幅貶值,由51.75元急跌至20.6元,以購入的3.3億股計算,足足蒸發100多億元市值。
當時有市場傳言指,榮智健收購股份時以股份抵押來作融資,結果在股價大幅下滑後被「追孖展」。其後坊間有一說法,指當時北京中信的董事長王軍,提出以3億美元(約23億港元)在市場掃貨穩定股價,及協助榮智健應付孖展,方才「擺平」事件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