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5月 28, 2009

跳船王

講開盧博士請辭I.T (999.hk)所有職務,又想起了他以往的戰績。而某大本地證券行之分析員就說得好妙,說盧永仁過往記錄一般,經常有『棄船逃生』的經驗,包括中國聯通、以前的香港電訊、海域系上市公司等。幫人打工要識得棄船逃生,而自己做老闆就要識『金蟬脫殼』,依稀還記得他買的第一間上市公司netalone (336.hk 現稱華寶)也因科網泡沫爆破而要脫殼。

果然是俊傑。

過勞

原本上市公司董事請辭並非什麼新聞,業績差與他有無關係也並非重要,但原來盧博士身兼這樣多職位,難怪他過勞要請辭。基本上連年青時期的李首富也很難兼顧咁多職能,而且這些職能也需要具備不同的性格和知識。例如董事總經理須要善於領導及行事果斷,並且於本業有相當的理解,清楚行業的形勢;而首席財務官就須要有會計的專業知識,利用公司的資源去協助董事總經理完成他的策略,性格最好是心細如塵,風險管理排首位,以作平衡。而副主席通常是協助主席去制定公司的大方向。盧博士咁做法,正一是神又係佢,鬼又係佢,好懷疑他可否打好這份工。現在他離開,相信對公司也非壞事,如果用他的年薪港幣一千一百萬去請三個人,肯定效果會好一點,而且這樣分權對公司管治也有幫助。

[蘋果日報]
I.T 純 利 大 跌 75%副 主 席 慮 永 仁 辭 職

I.T ( 0999 ) 公 佈 , 截 至 09 年 2 月 28 日 止 末 期 業 績 , 錄 得 純 利 較 08 年 同 期 錄 得 1.71 億 元 , 大 幅 倒 退 75.11% , 不 派 末 期 息 。 另 外 , 慮 永 仁 已 提 出 辭 去 執 行 董 事 、 董 事 會 的 副 主 席 、 董 事 總 經 理 、 首 席 財 務 官 職 務 , 6 月 12 日 後 生 效 , 已 確 認 他 與 董 事 會 共 無 意 見 分 歧。

星期一, 5月 25, 2009

聰明笨伯

訛 稱 老 爺 未 死 申 請 免 稅
納 稅 人 被 判 囚 6 周
(蘋果日報)

納 稅 人 麥 靜 嫻 因 虛 假 申 索 父 母 免 稅 額 , 在 東 區 裁 判 法 院 被 裁 定 逃 繳 薪 俸 稅 罪 名 成 立 , 被 判 即 時 入 獄 6 星 期 。

納 稅 人 麥 靜 嫻 ( 44 歲 ) , 在 東 區 裁 判 法 院 被 裁 定 逃 繳 薪 俸 稅 罪 名 成 立 , 被 判 即 時 入 獄 6 星 期 。 被 告 承 認 9 項 蓄 意 意 圖 逃 稅 罪 行 , 即 在 1997/1998 至 2003/2004 , 合 共 7 個 課 稅 年 度 , 就 申 索 供 養 父 母 免 稅 額 方 面 , 作 出 虛 假 的 陳 述 , 觸 犯 《 稅 務 條 例 》 第 82 條 第 ( 1 ) ( c ) 款 。

案 情 透 露 , 被 告 在 其 1997/1998 至 2003/2004 課 稅 年 度 報 稅 表 內 , 訛 稱 她 的 家 翁 受 其 供 養 。 被 告 另 就 2003/2004 課 稅 年 度 , 提 交 一 張 申 請 供 養 父 母 免 稅 額 的 補 充 表 格 , 訛 稱 其 家 翁 在 該 課 稅 年 度 與 她 同 住 , 並 由 她 供 養 。 其 後 被 告 在 向 稅 務 局 提 交 一 張 反 對 評 稅 通 知 書 的 表 格 內 , 繼 續 訛 稱 在 2000/2001 及 2001/2002 , 2 個 課 稅 年 度 有 供 養 其 家 翁 , 並 且 訛 稱 其 家 翁 於 2003 年 8 月 在 美 國 去 世 。

稅 務 局 經 調 查 發 現 , 被 告 的 家 翁 早 於 1995 年 8 月 去 世 。

被 告 在 1997/1998 至 2003/2004 , 7 個 課 稅 年 度 因 應 上 述 的 虛 假 陳 述 , 合 共 申 索 供 養 父 母 免 稅 額 達 20.7 萬 元 ﹔ 涉 及 的 逃 繳 稅 款 共 35,910 元 。

稅 務 局 發 言 人 提 醒 納 稅 人 , 必 須 提 交 正 確 的 報 稅 表 。 《 稅 務 條 例 》 訂 明 逃 稅 是 刑 事 罪 行 。 根 據 《 稅 務 條 例 》 規 定 , 申 索 任 何 免 稅 額 時 , 若 作 出 不 正 確 的 陳 述 , 即 屬 違 法 。 一 經 定 罪 , 每 項 控 罪 最 高 刑 罰 為 入 獄 3 年 和 罰 款 5 萬 元 , 另 加 相 等 於 少 徵 收 稅 款 額 3 倍 的 罰 款 。

星期二, 5月 19, 2009

超級無敵大型震蕩上落市中的急性周期性牛市 (即係乜東東?)

究竟係乜東東?教科書有無?街坊自己看看吧:

基金經理 Biggs:現為大型上落牛市

[明報5月6日專訊】美國首季經濟衰退速度,是上世紀50年代末期以來最快;甲型H1N1流感威脅、銀行資本嚴重不足、樓市持續低迷等負面因素,仍在困擾全球經濟。德國財長又指歐洲大陸經濟,正面對2次大戰後最嚴重的衰退,但全球股市卻反其道而行,歐美主要股市由3月份低位急升25%,引發究竟是熊市反彈,還是牛市重臨的爭論。 

前摩根士丹利環球策略、現職著名對基金Traxis Partners的總經理Barton Biggs認為,3月至今的升浪,既非簡單的牛市,亦不是什麼熊市反彈,而是在超大型上落市中的周期性牛市。他相信,未來數年仍會維持大型上落市格局,標普500指數上限和下限,可達1450至1500點,及700點水平。 

2月估中股市觸底反彈 

曾擔任大摩全球首席策略師的Biggs,早在今年2月份已指美股正醞釀回升,現在看來其觀點完全正確無誤。當時他指出,美國供應管理協會(ISM)的工廠指數已開始回升,證明最壞時刻可能已經過去,反映美股的反彈已是蓄勢待發。他近日進一步撰文解說其觀點,並提出超大型上落市的預測。 

Biggs表示,3月中開始,多項經濟數據均出現復蘇的幼芽(Green Shoots),即數據雖差,但下跌速度正在放緩,令投資者開始相信經濟正在見底,甚或最壞時刻已過。到近期,幼芽更已生長成為葉子,無論美國、德國還是亞洲多國,數據說明的不是經濟止跌回穩,而是已步入持續反彈,市場開始預測實質經濟可於下半年,甚至更早錄得正增長:領先指標,包括新訂單、採購經理指數正在上升;最有效反映二手房屋價格的新屋銷售正在回穩。回顧歷史,經濟衰退愈嚴重,反彈就愈凌厲,備受華爾街推崇的經濟師Ed Hyman,就預測第3季實質增長達4%。 

是次熊市早於07年第4季開始,至今已長達18個月,其間早已飽受負面消息轟炸,投資者情緒要多悲觀有多悲觀,因此股價早已反映所有不利因素,亦為股市回升奠定穩固基礎。 

基金現金水平高 早晚入市 

另外,悲觀情緒引發的恐懼,令大量資金對股市望而卻步: 貨幣市場基金的現金水平,相當於美股總市值40%;Traxis Partners長期觀察的專業投資者情緒(Professional sentiment)雖然回升,但仍然處於極度悲觀水平。定期透過自動買賣調節股票比重的退休基金,甚至脆停止買股。上述以10億美元計的資金,面對高達25%的大升浪,或遲或早都要追貨。 

另一個升市的原因,是信貸和貨幣市場正在解凍。由高評級的企業債到垃圾債券,信貸價差均有所收窄;3個月同業拆息,由雷曼剛倒閉時的4.82厘,降至1.02厘;大量不同評級的信貸交易亦成功完成,多項象均顯示,華府和聯儲局的救市措施的效用正在浮現。 

留意離場信號 

對於市場爭論牛市重臨還是熊市反彈,Biggs認為這是一個大型上落市中的周期性牛市,由現水平進一步上揚10%至20%絕非難事。投資者目前要做的,是不斷留意離場信號,例如電視報道及身邊的朋友是否開始轉趨樂觀、好消息是否未能刺激市場繼續做好等。 

與此同時,Biggs強調全球仍有大量海嘯後遺症要處理,他特別強調,各國以巨額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來拯救金融系統,肯定有極嚴重不良後果,最終必定要有人「埋單」。經濟正在回升,但又存在重大隱憂,將導致超大型上落市的出現,標普500指數的波動區間,可由700至1500點,投資者要不斷適應牛熊經常交替的市。

撰文:張兆聰


噢,I see, 即係『上落市』。

為何要懶高深?

星期五, 5月 15, 2009

巾幗梟雄啟示錄

近排股市又牛又熊,看財經節目又覺得D飾演分析員的演員吹水唔抹咀,於是索性煲碟及看電視劇,其中無線的巾幗梟雄值得一看,而這兩晚的戲情對企管及投資也很有啟示,不愧為李添勝大師的出品:


啟示一:話說飾演四姨太寶琦的鄧萃雯,作為百年米業龍頭的CEO,因為發現一隻蝗蟲,於是四出問農民這是什麼品種,和十多年前造成蝗禍的品種有何不同。正當她有相當証據時,其他老行尊還不肯相信,說蝗禍的基本三大因素並未同時出現。當然最後證明寶琦正確。----->都幾似黑天鵝的出現,有誰會估到雷曼會破產,再引發金融海嘯?


啟示二:續上,在蝗蟲來之前,寶琦作了一個很困難的決定,就是提早收割,但這樣會令所有農民損失八成收穫,只可保留兩成,亦因為這樣做,令所有人能夠保留這兩成稻米,避免了total loss。--------> 投資投機切記止蝕,客觀形勢有變,保留實力要緊。


啟示三:續上,發生蝗禍之後,村民都怕無米賣而去搶購白米,而米價上升以倍計,市面開始混亂。寶琦想出空城計,和一眾心腹演戲給街坊看,稱其下的米倉滿瀉,而街坊又看到真的連屋頂也有米(查實只有屋頂有米,而倉內是空的),便相信真的有很多米。這樣做寶琦便可買時間從其它地方運米至重慶,而又可以穩定民心。-------->企管人某程度上要懂得令員工或股東往好處諗,如不信可以看各大上市公司的年報,其中主席報告書或管理層分析等等,都會說現今環境不明朗,前路充滿挑戰,但管理層也有信心渡過,叫各位股東十萬個放心;當然最後明年業績怎樣到時再說吧,有希望總好過絕望。

星期三, 5月 13, 2009

捉蟲

早兩個星期看香港電影金像獎,『天水圍的日與夜』榮獲最佳導演、最佳女主角及女配角等獎項,好像很有欣賞價值,小羊於是花了港幣九元租回家看,點知捉蟲,除了令我損失這九元之外,還有個半小時的時間。這部電影真的像烹飪節目,起碼有四份一時間是女主角及兒子表演食飯,最常見的有炒蛋及炒白菜,同一味的冬姑便在兩場戲出現過。沒有劇情、沒有高潮,演技更加談不上,獅子山下比它好看十倍。難道這些叫寫實?不如放架攝錄機在家錄自己,也很寫實的喔!

老實說,真不明白評審標準是怎樣,這部片真的很爛,救命!

星期五, 5月 08, 2009

新法救樓市

美國佬果然夠哂創意,除了有超人和蜘蛛俠之外,還想到一招燒屋趕老鼠,唔知讚佢有創意定笑佢白癡好。

[經濟日報]
拆樓穩房價 美銀行算盤難打響
經濟衰退,失業率上升令斷供潮持續,銀行手上積壓的斷供單位數量一直增加,成為美國樓價的心腹大患。華府及市場人士都在苦思解決方案,政府選擇向市場注資,減低利率以減少斷供的出現、吸引新置業人士入市;除此之外,美國亦有銀行選擇另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——拆了它。

控制產品供應 以抬高價格
《CNBC》昨日有一則有趣報道,指美國德克薩斯州一間銀行,委託拆屋公司拆掉16座在位於加州Vistorville City的房子,4座房子是全新,12座則屬接近完成,這些房子都是銀行收回的斷供物業。拆屋公司還告訴記者,仍有20座房子等待拆卸。這些房子雖然斷供,但仍有價值存在,銀行出售應可取回部分貸款,拆掉則是「一毫子都無」(還未計拆卸費用),難道銀行瘋了嗎?
這又未必,經濟學的第一格言——供應及需求決定價格。若有留意海外的新聞,不難發現時不時出現農民表明農產品「寧願掟落海,都唔賣俾你」此類匪夷所思的情況。例如去年4月,歐洲多國牛奶農場場主,包括荷蘭、意大利、法國、德國與西班牙,發起拒絕向奶製品商供應鮮奶的行動,以迫使當地奶廠提高價格。控制供應是一項重要工作,豐收與失收對農民來說都是一件麻煩事。後者容易理解,至於前者,則因農產品為限時銷售的貨品,為了令到產品能在有限時間出售,被賣方大幅壓價機會率甚高,最後埋單計數,農民的整體收入未必會因為豐收而上升。反而,減少供應,迫使賣方提高價格,更有利農民的收入。套用在房屋的例子之上,這個「好處」更容易理解,若拆掉多餘的房屋,便不會出現新低的成交價,對穩定同一城市內房屋的價格,有一定保障。此外,空置房屋對於銀行來說,維修費用是沉重的負擔,沒有人住的房屋欠缺保養,很快便會殘破不堪,進一步推低售價;而這些空置的房屋更會構成治安問題,隨時變成盜賊藏身之處,若治安欠佳,同區的樓價亦會受到影響。

苦主無瓦遮頭 拆樓易惹公憤
因此,對一些地區銀行而言,其造的樓按可能集中在幾個主要城市,為了維持本身樓按貸款的抵押品質素,選擇拆掉收回的房屋,一點也不奇怪。不過,筆者相信此舉未必能穩定美國樓價,「供應及需求決定價格」,經濟放緩及失業率上升,將打擊需求,樓價仍難以上升。而且,若市民因付不起貸款而被趕出家門,導致流離失所,銀行一轉頭便拆掉屋子以維持本身利潤,這「無良、冷血」的姿態,更可能引發其他問題。

星期三, 5月 06, 2009

絕處逢生

股市無懼豬流感及抽水潮,恆指直衝萬七點,只差數百點便破二百五十天平均線,確認牛市。牛市真的咁快重臨? 還是在裝假牛?大市氣氛和一個月前像兩個世界,什麼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都沒關係,最重要是人腦分析,因為情緒主宰一切。


市場太多noise,無謂估,看些無關痛癢的故事也可以:


絕處逢生 [from 經濟日報]
一天,一個農夫帶着一頭驢子去趕早集,回來的時候,驢子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裏。農夫站在井口,絞盡腦汁想辦法救驢子,可是幾個小時過去了,仍無善法。最後,這位農夫決定放棄;反正這頭驢子年紀已經大了。

於是,農夫一個人回到家。鄰居們得悉情況後都很同情他,大家議論了一番後說:「不過無論如何,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,以免日後有人不小心掉進去。」於是,農夫和左鄰右舍們一起來到枯井邊。大家人手一把鏟子,一起動手把泥土鏟進枯井中,要將井填平。

驢子初時還以為主人帶人來救牠。可是,隨着泥土砸落在自己身上,驢子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處境:原來主人已經放棄了牠,要把牠埋在枯井裏。開始時,驢子很害怕,哭着哀求主人救牠。可是泥土還是無情地灑落在牠的身上。終於,驢子絕望了。牠冷靜下來,停止了哭泣,直覺地企圖躲避那些泥土。牠把落在身上的泥土抖了下來,踏在腳下。

為了怕自己陷下去,驢子使勁踩踏那些泥土,讓它們變實。很快,這隻驢子就發現,自己離井口愈來愈近。啊,原來這些泥土還可以幫助自己求生呢!於是,牠開始更加努力抖落在身上的泥土,把泥土堆在一起;泥土堆愈來愈高,驢子離井口也愈來愈近。 就這樣,這隻驢子終於上升到了井口。它一躍而出,在眾人的驚訝中快步跑開了!

在人生旅途中,有時也可能會遇上驢子那樣的遭遇,陷入絕境中。 這個小故事提示我們;即使遭逢不幸,甚至陷入絕境時,仍不要輕言放棄;要抖落身上的沙塵,勇敢地站起來,自強不息,走出困境。


撰文:李焯芬
欄名:專欄——活在當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