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各位富豪的身家以資產計都是億億聲,但小羊覺得總不及現金那麼實在。例如成為一間三四線上市公司的小股東,平時成交疏落,話就話你有多少股份再乘以最後成交價等於你有多少資產,但如果要拿回真金白銀,分分鐘要套現也十分困難。小羊的師奶愚見認為,股票好、物業好,也不及現周周的現鈔,股票及物業等等只不過是增加現金的工具而已,富豪的致富術也離不開高沽低買。 所以本人十分羡慕某位按摩風水佬,可以一車一車現鈔車回家,好過收支票,喜歡買飛機又得,買遊艇又得,吓吓俾CASH,幾過癮喔。
話時話,係時侯去百雞買番兩袋白米了,好像平了幾蚊雞,可以慳到現金流。
[蘋果日報]
樓市風雲:高位套現增現金流2009年06月22日
本港有不少投資者有買樓作退休準備的習慣,他們通常除自住物業外,多購一至兩項物業作收租途,直至退休後,來自物業的租金收益就作為日常開支用途,因此物業價格高低,理應堅守不放,但金融海嘯後,這種只買不賣的心態應否改變﹖筆者認識一位這樣的投資者,他除自住物業外,尚持有兩個港島區千餘呎單位作收租用途,他自去年退休後,就靠該兩項物業的租金作日常開支,基於多年來差不多所有儲蓄都用於按揭供款上,故現時所餘現金不多。去年 9月中金融海嘯後,該名投資者其中的一個寶翠園五座低層單位,呎價曾跌至僅 6000餘元,倘呎價再跌下去,賬面就開始出現虧損,不過樓巿近月反彈,該單位呎價已回升至 7500元以上。該名投資者問筆者,他應否減持該項物業,以增加現金流。
不應過份依賴收租
筆者認為,過份依賴收租物業的投資組合並不健康,加上樓價已反彈至高位,故現時減持該項物業,做法恰當。現時樓價早已進入大型上落巿,加上周期運轉速度加快,所以不會再出現只升不跌的巿況。該名投資者現時正放售該單位,至於另一個太古城千餘呎單位,則會繼續保留作出租用途。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,資產豐厚,但流動現金不足,感覺並不好受。事實上,有足夠的現金流,才可以帶來全面的保障,倘該名投資者在有緊急需要時才賣樓套現,相信賣到好價的機會不高,現時見好就收,做法可取。
by 劉祥發 of 蘋果日報
星期四, 6月 11, 2009
看風駛里

雖然實體經濟還未完全恢復,例如美國失業率仍高企、消費信心未恢復、樓市仍未有起色,但投資者已急不及待來迎接經濟復蘇,美元為避風港的地位也相形失色。現階段炒股還是看勢吧,莫理會牛熊。個市要升兩萬點也有得再升,個市要跌八千點也嫌貴。
[經濟日報]
從美元走勢看港股後市
美金持續走弱,資金紛紛流進其他資產,刺激油價、金價、股市造好。而一向緊貼美國經濟及股市走勢的香港股市,亦受惠美元轉弱時而走高。事實上,過去每逢美元貶值時,港股均傾向造好,成為港股後市走勢的其中一個指標。
從美元走勢看港股後市
美金持續走弱,資金紛紛流進其他資產,刺激油價、金價、股市造好。而一向緊貼美國經濟及股市走勢的香港股市,亦受惠美元轉弱時而走高。事實上,過去每逢美元貶值時,港股均傾向造好,成為港股後市走勢的其中一個指標。
以歐元兌美元作為其中一個反映美匯走勢的指標,歐元兌美元近月持續走高,以現水平每歐元兌1.408美元計,已較今年2月中時的低位1.253美元升超過一成,反映美匯持續貶值。差不多在同樣時間,港股卻開始大幅反彈,期間錄得約超過三成的升幅。
事實上,美元與港股之間存在反向關係有其基本因素支持。因為美元走勢反映的是美國內部經濟的情況,但在聯繫匯率下,港元被動地與美元一起貶值,結果港元資產相對顯得便宜,因而吸引外資吸納。 從資金流向的角度看,美元轉弱亦促使資金流向其他回報相對較高的投資工具,如股市或其他非美元資產。港股由於不乏中國復蘇概念的重磅中資股,對投資者來說自然有一定吸引力。 摩根大通最近的報告便指出,美元與港股的相關係數達到0.64(1為最高)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